“今年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有5位女性科學家當選,這說明我們女性在科學界的力量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遲力峰今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院士這一代表國家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對自己來說,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與使命。
遲力峰致力于基礎研究三十多年,主要通過研究分子在表界面的行為,來構建新結構、實現新性質、合成新物質。遲力峰表示,對她來說,此次當選為院士無疑是“科研長征”路上的一個新開端,將鼓舞她在基礎研究上繼續進行深入探索與實踐。
享受待在實驗室里的感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對遲力峰來說,成為一名科學家是她多年來前進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在科學探索中,基礎研究成了她畢生追求的事業。
“我的研究方向是表界面分子組裝及反應。表界面是指不同物質形態間的接觸面,既是一種微觀,也是一種宏觀的概念。這方面的類研究非;A也非常重要,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處處離不開表界面,上至飛機輪船,下至手機電腦不粘鍋,到處都有表界面問題。”在基礎研究越來越受國家重視的今天,遲力峰覺得自己的研究工作使命所系,責任重大。
遲力峰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的首批大學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77級”,畢業于吉林大學物理系。從讀物理化學專業研究生起,她開始從事分子和表界面方向的研究,從此便扎根這一領域三十余載。2012年,遲力峰從德國回到蘇州大學,在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學院成立自己的實驗室。
“從事科研工作是一件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實驗室就是我們科研人員的‘戰場’,我很享受待在實驗室里的感覺,看分子在表面上發生的各種‘神奇’行為,令我著迷。”遲力峰說。
從事基礎研究三十多年,遲力峰對自己的領域有著別樣的感受和看法,“基礎研究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與其他科學研究不一樣,基礎研究常常并不能用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來形容,它更需要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要對自己的研究擁有持之以恒的興趣,始終保持對自己關注點的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保持不竭的研究動力。”
以敬畏之心研究探索科學成果
回首走過的科研歲月,遲力峰坦言,無論自己在國外,還是回到中國,回到蘇州大學,她始終對科學抱有一顆熱愛之心。
對自然的敬畏、對研究的執著,讓遲力峰在求真求實的道路上收獲更多歷練和成長。
“我在德國工作期間,與我國表面超分子化學和納米科學領域的同行們有很多交流與合作,參與組織了雙方基金委首個重大聯合研究項目。”遲力峰說,她在界面組裝、反應和表征領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學術特色,并因此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2017年7月,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第46屆學術大會暨第49屆代表大會在巴西舉行,遲力峰在會上榮獲了2017年度IUPAC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據了解,2017年度IUPAC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是表彰全球在化學或化工領域中做出杰出貢獻的女性科學家的獎項,每兩年僅頒發給12人。它不僅要求獲獎者在科研上有較高的成就,同時也要求獲獎者能夠積極參與領域內的公共事務,促進學術間的交流。
遲力峰提出表面晶格調控的分子組裝反應方法,從單鍵層次獲得了表面對分子選擇性活化的新認知;利用表面結構效應和分子定向組裝,實現了正構烷烴的選擇性脫氫、聚合及烯烴化;揭示了單晶表面對分子選擇性活化與偶聯的作用機理;建立了介觀尺度分子長程有序組裝方法……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遲力峰在科研領域成果豐碩。
截至目前,遲力峰在包括Science、 Nature等高水平雜志上發表論文450余篇,為9本專著撰寫章節,主編Wiley納米叢書專著一部,主編《中國科學》表面分子與超分子?粌,獲授權發明專利8項。
不遺余力培育新時代科研人
短發、大眼睛,經常干練地穿梭于實驗室,說起話來親切可人,這是遲力峰留給大家的印象。
“傳幫帶是每一位科研人的職責,無論我的工作有多繁忙,只要學生有疑問,我都會耐心地解答。”遲力峰說,雖然自己從事科研工作,但也兼具師者職責,老師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在遲力峰務實鉆研、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的鼓勵下,學生們也以她為榜樣,在自己的學習領域不斷鉆研。多年來,遲力峰培養博士生30多名,多人獲得國家各類人才計劃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投身各大高?蒲性核。遲力峰表示,希望青少年學子們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和創造力,投身科研一線,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用“科技夢”助推“中國夢”。